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标志着生育支持政策上升到新高度。
我们看看各地育儿补贴发放标准及生育津贴发放流程如何调整。
一、育儿补贴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陆续推出多项生育支持政策,在降低育儿成本方面,普惠性的育儿补贴激励作用较大。
数据显示,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1、各地发放形式多样
育儿补贴发放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一次性发放现金,对于生育第二个或第三个子女分别给予一次性的现金补贴;
二是定期发放补贴,对符合相关生育政策规定的家庭每月发放育儿补贴。
注:
育儿补贴除发放现金外,有的地区还有培训补贴、购房补贴、托育补贴等。
2、各地发放标准灵活
各地育儿补贴范围大多涵盖二孩和三孩家庭,对生育二、三孩的现金补贴多在1万元至2万元左右。
部分地区实现省级层面的政策覆盖,如云南、宁夏。
大多数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不同的育儿补贴激励政策。
二、生育津贴
参保女职工生育后按规定可以申领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一般由医保经办机构发放给用人单位,再由用人单位支付给个人。
国家医保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获得感,越来越多地区开通生育津贴个人发放渠道。
根据官方渠道统计的数据,截止目前:
1、7省(市)全部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上海、福建、山东、重庆、甘肃、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17个省(市)部分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湖南、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新疆、江苏。
3、8个省(市)要求发放至单位:
山西、吉林、江西、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
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地区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推进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的流程优化。
首页
产品
导航
工资查询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