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延迟退休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4-25
关键词:渐进式延迟退休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任务。十九届五中全会则正式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建议。但具体的延迟退休路径还没有明确方案。本项研究对如何选择适当的延迟退休路径给出了清晰的论证,提出了可操作的政策建议:第一,每年延迟退休年龄4个月对促进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是最优选择;第二,最迟应当在2024年1月1日启动延迟退休政策;第三,实行全面的现收现付制,并利用不同年份养老金收支余缺,建立一个养老金平准基金,以便进行纵向调剂,这将能更好地确保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 image.png


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概念的严格定义:

假定某时刻养老金体系收支平衡、各项参数都为各方当事人所能接受的水平,如果在此后的任何时刻,退休人口人均养老金水平不下降,在职人口养老金缴费率不升高,并且养老金体系收支平衡,则称这种状态实现了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

由此可见,实现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关键是退休人口人均养老金、在职人口缴费率等参数的变化趋势,即它们的增长率,而不是绝对水平。这些参数的绝对水平在各国、各时期都不相同,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必须遵守的最优标准。

(二)判断养老金可持续性的量化标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已经通过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在缴费基数占总产出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要确保养老金可持续性,必需而且仅需满足以下条件:

总产出增长速度>人均养老金增长速度+总退休人口增长速度

例如,在人均养老金名义增长率为5%、总退休人口增长率为2%的情况下,确保养老金收支平衡所需要的总产出名义增长率就至少为5%+2%=7%。

由于总产出增长率不受养老金政策的控制,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总退休人口增长率。延迟退休可以在政策持续期内降低总退休人口增长速度,故可以在这一时期内缓解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压力。

因此,选择延迟退休路径,关键在于确定哪种路径对降低总退休人口增长率的效果最好。


二、5种延迟退休路径的效果比较

中央已决定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方式。这一方式下值得考虑的有5种路径,分别是:每年延迟退休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总共延迟5岁,需要的持续时间分别是30年、20年、15年、12年、10年。至于一次性延迟退休1岁或更多岁,势必出现1年或连续多年没有任何人退休的情况,这对就业的冲击太大,也不属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故不予考虑。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路径,取决于该路径对总退休人口增长率的影响。

我们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在2022年启动延迟退休政策的假定下,计算出2022-2065年间上述5种方案下全国总退休人口增长速度,以及不延迟退休情况下总退休人口增长速度。具体情况如下图,纵坐标为总退休人口增长速度。image.png

根据上图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第一,不延迟退休情况下,2023-2029年间,总退休人口增长率在2.5%以上,最高年份是2024年,达到3.9%。对于这样的总退休人口增长速度,如果要维持人均退休金5%的名义增长速度,则最低的总产出名义增长率需要达到2.5+5%=7.5%,最高年份需要达到3.9+5%=8.9%。这个增长速度是难以确保的。因此,实行延迟退休对养老金体系的安全是有益的。

第二,政策持续期内,5种路径对总退休人口增长率都有不同的下降效应,即总退休人口增长率比不实行延迟退休有不同程度下降,这将有利于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每年延迟的幅度越大,下降效应越大。

第三,政策结束期内,5种路径对总退休人口增长率都有不同的反弹效应,即总退休人口增长率比不实行延迟退休有不同程度上升,这将不利于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每年延迟的幅度越大,反弹效应越大。

第四,每年延迟退休的幅度过大或过小都不是最优选择。根据详细的总退休人口预测数据,每年延迟4个月将是最优选择。在这个路径下,下降效应和和反弹效应处于比较均衡的状态,总退休人口增长率波动性最小:只在2025年达到1.15%,其余年份都低于1%。

其他延迟退休路径都不能实现这么均衡的结果。例如,每年延迟退休6个月的情况下,虽然政策持续期内,即2022-2031年间,总退休人口急剧下降,在-1.41%—-0.36%之间,非常有利于缓解这段时期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压力;但政策结束期后有一个急剧反弹,即2032—2034年间在2.2%—2.3%之间,2037年后才降到1%以下。这段时期内,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相对比较大。


三、启动延迟退休政策的时间选择

2022年后,中国将进入总退休人口快速增长期,2024年达到峰值3.94%,随后开始下降。因此,如果要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最迟应该在2024年1月1日启动。


四、中国目前养老金收支平衡问题的根源

 根据我们证明的判断标准,当缴费基数占总产出比例下降,总的缴费基数必然下降,就会导致养老金收支平衡出现问题。事实恰恰是:全国劳动收入份额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7年的52%,2008年以后又有小幅度回升,2015年达到56%。而差不多同样的时期中,发达国家劳动收入份额却显著高于中国:1960-2012 年37 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劳动收入份额虽然也出现下降趋势,但一直维持在75%-65%之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目前缴费政策也导致养老金缴费基数占比会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下降。因为个人工资超过社会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需要缴费,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60%缴费。收入不平等上升意味着高收入者比例上升,更多的个人收入进入不需要缴费的部分,因此缴费基数会相对下降。这也是这些年产生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养老金缴费基数的确定方式,并适当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也是降低中国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


五、一种新型养老金制度的框架:建立养老金平准基金,实现养老金纵向调剂

延迟退休虽然能够在政策持续期内降低总退休人口增长率,缓解养老金可持续性压力,但由于还存在其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总产出增长率、缴费基数占总产出比例、足额缴费情况等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即使选择最优的延迟退休方案,也不能完全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文根据上述理论基础和预测结果,提出一种新型的养老金制度框架的建议。其主要特点是:完全现收现付制、全国统筹、人均养老金增长率固定、缴费率固定、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自然消失、利用平准基金确保自平衡。

1、实行全面的现收现付制,放弃部分基金积累制。

基金积累制不能比现收现付制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积累制下,退休人口积累起来的只能是货币收入,不可能是实物,而退休人口每一年所消费的商品都只能用积累的货币购买当年的实物产出,因此退休人口的养老问题归根到底都需要通过当年真实的国民总产出来解决。这意味着任何养老金制度本质上都是现收现付的。因此,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基金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制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内外学者都清楚地论证过这个结论。

2、延迟退休的同时,同步实行养老金全国统筹。

目前的省级统筹暴露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目标。本文对延迟退休效应的估计也是以全国统筹为前提条件的。估计结果表明,全国统筹结合延迟退休,可以现住地缓解未来各年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压力。因此,全国统筹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明确规定退休人口人均养老金名义增长率维持在5%或上一年度总产出增长率的80%,取二者的较小值。并根据实际经济状况允许按上述取值进行上下10%的微调。

这一方面是确保养老金能抵御通货膨胀威胁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让退休人口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允许上下10%的微调,是为了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和风险,增强制度的冗余度。

4、明确规定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增长率为0。

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增长率不大于0是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的必要前提。因为经常性提高缴费率,显然是在职人口难以接受的。

5、对企业所得而不是对个人收入征收养老保险费。

这个制度设计是为了确保缴费基数占总产出的比例保持不变,同时也可以解决目前制度下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缴费基数、部分企业逃避缴费等问题。

转向对企业所得征收养老保险费的同时,企业可以从职工工资中扣除原来个人缴费的部分,这样可以确保企业缴费负担不会明显上升。企业缴费率的原则可以这样确定:计算新政策前一年全国养老金缴费总额(即企业与个人缴费总和)占当年全国企业应税所得额加个人养老金缴费基数的比例,作为今后全国统一的、每个企业的缴费率并固定下来。这个缴费率实际上是新政策前一年各个企业及其员工缴费率的加权平均,因此,按这个缴费率原则,原来缴费负担轻的企业会略有加重,原来缴费负担重的企业会略有减轻,这也比较公平。根据目前的缴费政策可知,缴费负担轻的往往是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企业,新政策使其缴费负担略有上升,也是合理的。

城乡居民可以按目前方式自愿选择缴费档次。

6、建立一个养老金平准基金,确保每一年养老金体系收支自平衡。这是克服目前养老金体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关键。

上面的框架3和4表明,我们要构建的养老金制度同时确定了缴费和受益的参数,即缴费率和人均养老金的增长率,这意味着该制度同时具备缴费确定(DC)和受益确定(DB)的性质。这时,养老金体系的收和支分别被相互独立的参数决定,但又要保持收支相等,这看起来存在矛盾。但实际上只要引入第三个参数进行调节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即建立一个平准基金进行纵向的余缺调剂:在养老金体系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的年份储备余额,在总收入小于总支出的年份释放余额。

养老金平准基金不需要额外的财政补贴,其启动资金直接由目前的全国社保基金转化即可,后续资金可以由每年的养老金收支余缺实现自平衡。

这个平准基金的规模不会太大:因为与积累制下的基金完全不同,平准基金只是由不同年份收支余缺形成的。根据前面预测的延迟退休4个月情况下总退休人口增长率,可以预测到:这个平准基金大多数年份都有一定结余。这个结余可以逐步抵消每年对养老金的财政补贴。

以上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细节可以进一步研究,是完全可行的。这种基于平准基金的养老金制度如果与延迟退休政策相结合,将能确保中国未来养老金体系的长期自平衡,并避免养老金空账、隐性债务等问题。


来源:通观经济学微信公众号


首页

产品

导航

工资查询

电话

企业咨询:

010-65510056 010-65516212

员工服务:

010-65519246 010-65519248

产品